警惕!人才梯队建设中的那些误区 – 华一软件

警惕!人才梯队建设中的那些误区

导语

 

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因此,人才梯队建设的概念应运而生,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来执行。什么是人才梯队建设?为什么要进行人才梯队建设?我们要避免哪些常见误区?

 

概念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现有管理人员和核心人才因故离职,怎么办?企业能不能马上有后备人才或接班人补上?这是企业经营决策层和人力资源部门都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才梯队建设的概念应运而生。

 

所谓人才梯队建设,就是当现有人才正在发挥作用时,未雨绸缪地培养其的接班人,也就是做好 人才储备,当这批人才变动后能及时补充上去和顶替上去,而这批接班人的接班人也在进行培养和锻炼,这样就形成了不同层次和水平的人才,就像站在梯子上有高 有低一样,所以形象地被称为人才梯队。

 

作用

 

人才梯队建设最大的作用就是为公司储备人才。当人事发生变动时,能第一时间填补上岗位的空 缺。同时,它也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机制,能成为梯队备选角色对于大部分员工而言,这是对他们潜力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对他们的培训更是挖掘他们潜力和提升忠诚 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种有效地提前投资。

 

常见误区

 

现在,尽管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大力开展。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他们对人才梯队建设有以下一些误区:

 

1.盲目跟风

 

有一些企业选择对人才培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者即使重视人才培养的价值,也不愿意进行资金、人力的投入,所以企业在制定人才规划时,普遍追求“时髦”,别人做培训,我也做培训,别人培训什么,我也培训什么。在人才培养上完全是人云亦云,不能根据自身需求针对性对员工进行培训。这不仅是对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这种缺乏战略眼光的表现,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重资历轻潜力

 

不少企业在选择后备人才时,更多地关注现有的资历、业绩、专业技能。对员工未来的发展潜 力、领导力等比较忽略。这种短视的目光选出来的员工或许能胜任今天,但是未必能适应明天。而很多成熟的外资企业,则比较重发展潜力,他们选拔人才是为了明 天用人,而不是今天。他们更看重应聘者能否适应企业的文化,能否和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保持一致,能否有潜力在企业呆较长的时间,与企业共同成长。

 

3.重理论轻实际

 

有句俗语说得好,叫“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说,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较好地达成目标。但是,很多企业培训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际的现象,将人才培养变成了填鸭子似的将理论灌输,这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可能激起他们对培训的反感。

 

4.重形式轻反馈

 

不少培训只是走个形式,忽视了对培养对象的能力变化的测评,后期也没有进行定期的能力跟踪反馈。这样的操作模式忽视了人才培养的内涵与真正价值,以致产生“培训年年搞,还是一个样”的尴尬情况。

 

5.重强制培训,轻员工兴趣

 

许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时,主要的操作方式就是将培训对象集中到一个课室进行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授课完毕也意味着培训结束。在整个过程中,忽视了培养对象的个人学习兴趣,也忽视了培养对象的学习动机和意愿。这样的培训效果势必好不到哪去。

 

6.备而不用,用而不备

 

一方面,一些企业让人才长期在替补库上备着,很久得不到提拔,这就会造成员工心生畏惧和不满,担心自己长期备着没有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少数没有被进入人才库的人,也没有经历过任何培养锻炼,就因为表现优秀等一些笼统的原因被破格提拔,将一众后备人才变成了垫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