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厂商和综合厂商HR模块的区别 – 华一软件

专业厂商和综合厂商HR模块的区别

专业厂商和综合厂商的HR模块有什么区别?哪个更适用?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就必须对专业厂商和综合厂商的eHR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而这种特性概括起来说,就是集成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集成性与灵活性的优势与风险

 

所谓集成性,表现为企业信息系统各子模块之间的高度整合。集成的优势明显,例如数据及数据处理结果根据权限实时共享,数据的来源唯一,避免重复输入,降低数据冗余,系统信息可进行多路径查询等;但集成也带来了另一个风险。简单来说,系统对多个子系统的集成程度越高,系统就越庞大,数据结构就越复杂,那么系统调整的难度就越大。即使一个表面上看来非常细微的调整,也可能引发系统内部非常复杂,涉及非常多的关联数据的调整。如国内企业经常出现的组织架构变动,在人力系统内可以随时根据需求进行整合与调整,而ERP中的组织由于涉及核算、业务流程等,是不能随意变动的,也就造成行政组织与核算组织未必要完全同步变化,这种复杂性导致ERP的组织变动很难一体化。

 

所谓灵活性,则表现为企业信息系统依据用户个性化需求进行配置的实现程度及其难度。灵活的优势在于能够快捷、全面地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理想化一点的说,一个高度灵活的管理系统,客户自己点几下鼠标就能搭建好一个适合自己需求的业务系统;但灵活性也会带来诸多问题,比如高灵活性必然会降低集成性,而且将对产品性能带来一定的影响。

 

综合厂商e-HR产品的设计特点

 

综合厂商基本上都是从财务、生产、供应链等业务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一般是作为这些系统的补充。前者的导向是规范化、固化,而后者的导向是灵活性、可配置性。综合厂商在规划e-HR产品时,自身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品框架,尤其是统一且固定的产品平台,因此e-HR产品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其相对固化的业务框架,注重标准化,以确保平台中各系统之间的高度集成。这也是为何综合厂商对e-HR中任何调整都保持谨慎、反应缓慢的根本原因,因为根源在于其底层平台架构。这也正是上文中综合厂商并购专业厂商后很难实现“化学反应”的重要原因。

 

然而,人力资源与财务、内部生产、物流等业务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动态多变。不同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都将进行调整,特别是在目前外界环境变化剧烈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自称“一年一大变,半年一小变”。如果e-HR产品基于固化的产品框架,灵活性、可配置性较低,很容易造成无法适应企业管理变革,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客户虽然引进了综合厂商的e-HR产品,却由于无法满足变化需求而得不到充分应用。

 

专业厂商e-HR产品的设计特点

 

与综合厂商不同的是,专业厂商的e-HR产品从一开始就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客户需求。如果进行项目式开发,那么专业厂商项目实施成本高昂,这就必须要求专业厂商走向高灵活性的产品化研发之路。在某种程度上,灵活性是专业厂商有效满足客户业务需求、降低实施成本的核心能力。如果不能具备这种能力,特别是在中国e-HR市场上,专业厂商的生存将面临窘境。

 

而e-HR系统在企业中往往承担着为其他系统提供基础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信息的职能,同时e-HR系统也需要从其他系统中抓取数据,因此,专业厂商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系统开放性和自身的集成能力。相反,综合厂商因为自身产品完备反而只注重内部产品的集成性,而存在一定的对外封闭性。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包括SOA架构理念和各类集成技术的发展,专业厂商的集成能力也不断提升。

 

尤其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人才管理正成为潮流,同时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人才管理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更在于实现各模块相互贯通的整体性,强调全员互动参与和人才开发,因而势必对e-HR系统的灵活性、精细化提出更高要求。专业厂商在应对这一行业转型升级挑战中,拥有更大的优势。